11月26日晚,受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邀请,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网络部主任,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唐征宇高级编辑为与会师生作了题为“如果新闻是美食,如何营养又好吃? ”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文学院副院长刘悦教授主持。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代表、外文学院师生参与讲座,共同学习探讨了关于制作、传播新媒体作品的诸多要素。
刘悦副院长对唐征宇主任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外文人要发扬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同时,为顺应当下传播发展趋势,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新媒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唐征宇主任从当下传播发展趋势开始谈起,他指出,新闻传播途径正在由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融媒体以及手机端转型;在传播受众方面,国际传播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传播的高速发展和转型也要求传播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唐主任将制作新闻内容比喻成烹饪美食,分别从选题与策划、采编与制作、内涵与价值、视觉与包装、技术与形式五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如何制作符合受众阅读兴趣而又意义深远的新闻内容。他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新闻首先要选择有意义的选题,着重关注其时代性、新颖性和独特性;其次,要就地取材,密切关注当地的动态和特色故事,展示一个地区的真实面貌;最后,新闻制作需要经过精心编辑和处理,确保新闻故事具有条理和逻辑,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随后,唐主任与与会师生一同观看并分析了由福建广电制作的优秀新闻案例。讲座最后,唐主任点评了外文学院德语专业大三学生团队积极响应“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倡议制作的以“凤竹环保”为主题的新闻视频。他对制作团队的选题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给出了新闻制作者要将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宝贵建议。
刘悦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针对国外受众讲好中国故事,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外文人需要从新媒体技术方向克服传播途径方面的短板,同时发扬自身跨文化传播能力的长板。她强调,外文师生要增强历史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本次讲座不仅使与会师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对新闻制作的专业认知,亦坚定了与会师生打造优秀新闻内容、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与信心。
文/图:赵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