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至28日,第二届“海外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发起,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籍厦门大学外文学科建立102周年暨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论坛邀请知华友华的国际问题专家及海外学者共聚厦大,围绕“中欧建交50周年视野下的中国及世界现代化”...。
6月6日下午,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题为“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的南强学术讲座。欧洲汉学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巴德胜教授(Bart Dessein)受邀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沈伟老师担任与谈人,讲座由中心负责人刘悦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围绕中欧关系在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展开。巴德胜教授回顾了自马可波罗以来欧洲对中国的想象,从传教士的文化传播到启蒙思想家的道德评价,...。
5月16日下午,丹麦奥胡斯大学副教授朱梅(Mette Thunø)受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之邀,为师生带来了题为“移民输出国与海外侨民的联结: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案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成员吕云芳副教授主持,中心成员及诸多师生积极参与本次讲座。朱梅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侨民外交的概念,强调国家如何通过构建、接触和利用侨民社区来推进国家利益和外交目标。侨民外交超越了传统外交范畴,整合了非国家行为体和跨国网络。其次,...。
4月8日晚,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欧盟新格局下的中欧互动:挑战与契机并存”的讲座。《欧洲新报》、欧洲新传媒集团总编辑范轩担任本次主讲人,讲座由外文学院欧语系杨耘硕博士主持。讲座伊始,范轩总编辑以其在欧洲媒体前沿的长期观察和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见为基础,系统梳理了欧盟新格局对中欧互动模式带来的深远影响,细致分析了欧盟内部不同国家对华政策的异同及其联动效应,深入探讨了双方在贸易、认知等方面存在的挑战。...。
12月9日下午,浙江卫视资深纪录片导演、高级编辑王伟平老师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微视频拍摄与案例分析的讲座。本场讲座是王伟平导演微视频创作系列讲座第一场,由中心成员方帆副教授主持。讲座伊始,王伟平导演以一系列微视频案例开场,这些作品题材、风格各异,从南普陀寺庙的庄严肃穆到沙坡尾街区的活力四射,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到对社会热点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影像叙事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微视频创作的浓...。
12月7日,“船”递百年中法情,中法人文交流对话沙龙在福建船政文化园区轮机车间隆重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专家学者畅谈中法交往史上的船政佳话,以人文交流续写两国友谊,同时为加强新时代中法交流建言献策。。
11月25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系主任林纯洁副教授为师生带来了题为“黑红金旗帜的理想与争议:德国民众的国旗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学术讲座。。
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原浙江大学副秘书长、人文学部主任、德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范捷平教授为我中心师生带来了关于图像研究的系列讲座。。
2024年11月15至16日,“第七届中欧华人移民论坛——欧洲华人移民:身处跨国与跨文化之间”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
9月20日上午,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成员、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德语专业杨耘硕博士主持的2023—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德文版)开题报告会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顺利举行。本次开题报告会邀请了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国懿教授、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杨惠玲教授、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作为专家组成员对项目团队进行指导。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