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欢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他者中的华人叙事》,怎么传播好中华文明,怎么去讲好中国故事?我想我们厦门大学把区域国别研究放到外文学院,也就说明了语言的沟通是基础、是载体。我今天想再讲的就是实际上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语言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语言的内涵你怎么去把文明的故事讲好?我想这个更重要。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我们周总理的故事,这可能大家都知道我想简单得讲,周总理带领代表团去出席日内瓦的会议,大家知道当时正是冷战,就是我们讲的抗美援朝,国际上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在西方形成了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围剿,总理率领代表团去出席日内瓦会,引起整个西方世界的关注,他怎么去展现中国形象?当时总理讲,我们就带两样东西,一个是中国的茅台去交朋友,还有一个就是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什么电影?总理说的这部电影就是我们的非常有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家知道这是个越剧,而且讲得是方言。当时翻译了整整三页纸的英文来讲这个故事,总理说不要讲这么多,你只要在邀请函上讲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这么一句话,让所有在场参加会议的西方的媒体、西方的政界人士都理解了它的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沟通了中西之间的文化上的交流,大家会觉得中国也有这么凄美的故事,跟莎士比亚的名剧可以相媲美的。当然具体我们不展开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一个失败的传播的故事,中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非常有名。伯牙很善于抚琴,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他听了他的琴,知道这是高山、这是流水。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今天的武汉,武汉有它的琴台遗址,有它的建筑群。在疫情之前,这是一位当时的德语翻译他讲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武汉要和德国的一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在这个时候要去宣传武汉,他们就选择了这个故事。翻译没有问题,他是在德国留学的,我们原来的留学生现在在那里当教授,所以他德文没有问题,他在招待会上讲了这个故事,他讲完之后底下什么反应呢?第一位站起来说,原来你们中国古代就有同性恋的故事,这还没关系。第二位站起来说,这个故事说明你们中国人太狭隘,为什么他的知音去世了,他就不再弹琴了?他可以弹给其他人听,他可以让更多人懂得音乐,他为什么这样做?所以这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文化传播的故事。问题不在于语言,而在于说必须知己知彼,你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好文化传播的故事。所以今天我想讲“他者中的华人叙事”,我们知道现在遍布全世界各地有六千万的华侨华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这种“他—我”之间的交流或者碰撞,华侨华人的自我叙事、华侨华人身处其中的他者的叙事、华侨华人祖籍国的叙事,其实这些叙事共同地建构着这个群体的历史,塑造这个群体的形象,也作用于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所以我想这故事要讲很多,但我今天只想用一个美国华人的故事,我们来看从不同的层面如何在建构着华人的叙事,而这种叙事又如何影响着华人形象乃至中国形象的建构?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最早的时候,我们现在的记载大概在18世纪开始有华人去了美国,其中有几个比较大的事件:一个是当时美国修建横贯美洲大陆的著名的太平洋铁路,当时有1万多的华工为修建这个铁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铁路建成之后,美国就通过了排华法案,认为中国的劳工影响了美国境内的一些秩序。一直到我们经常讲这是百年排华,大概在当时参加了美国军队、在二战服役的,他们的家属可以来美国,这才是实际上二战之后开始有了把中国人移民美国,更重要的是1965年的移民法、1990年的移民法,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讲。当我们可以说从1960年的时候,当时全美国的华侨华人不足24万,现在最新的统计数据已经超过了500万,其中高学历人才超过120万。简单跟大家讲一个历史的脉络,我们不展开讲。我们主要来看看在美国、在美国的媒体,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知道傅满洲是英国作家创作出来的一个超级恶棍的形象,而这个人的形象是什么?他穿的是清朝的服饰,他留着长辫,留着八字胡,他留着长指甲,阴险狡诈。他能做什么?他能够用种种的魔法来折磨人。所以在三四十年代,当时美国的媒体上、美国的电影公司,傅满洲是那个时候的华人形象,他丑陋、残忍,这个形象在那时应该说对我们华人在美国的生存起了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到了60年代之后在美国,另外一个形象是Charlie Chan(陈查理),陈查理是美国作家笔下虚构的一个华人警探,当时出版了一系列他的小说,后来他在那里面有14个孩子,体态非常的臃肿,英语非常的蹩脚,唯唯诺诺,是一个狡诈的形象,当然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制,就很会有很多让美国人不可理解的这样一些办法在那里生存。所以美国好莱坞就以他为主角拍摄了40多部的电影,塑造了一个风靡欧美的一个陈查理的荧幕形象。所以我们看从傅满洲到陈查理,进入了70年代之后我们看,这个时候大家很熟悉了,李小龙他是一个超级的东方功夫明星,这也是风靡了当时的欧美,包括在那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他最后的死因等等,都曾经在那个时候、那个时代影响了当地人对于华人、对于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形象。所以大家可以看在媒体上的华人趋势,从我们看前面的傅满洲、陈查理到李小龙,尽管李小龙功夫明星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但是你把这些形象联系起来看的话,那么他是不是尊敬的、是不是可爱或者是可怕的?所以我们看这种媒体的形象一直延续到最新的、最近刚刚因为杨紫琼的获奖,应该在我们华文的媒体界引起了很多热烈的议论,她的这部电影英文是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中文是翻译成《瞬息全宇宙》。在这部电影里面,当然一方面评价她作为一位60岁的华裔能够得到奥斯卡奖,似乎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是我们如果去看这部电影,在这一部电影里面华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功夫,它延续了功夫,尽管是这位女主角、还有她的丈夫等等,都是非常能打的功夫。他们在美国做什么?他们开洗衣店,其实洗衣店是百年前美国华人从事的行业,现在有多少华人在开洗衣店?但是它延续了这样一种刻板的印象,他们的英语很蹩脚,又是延续了陈查理那个时候的形象,他们的形象同样也是跟美国社会在相当程度上是格格不入的。
把这些联系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媒体上面想要塑造的华人形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当然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六七十年代之后,美国媒体上也出现了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认为当地的华人勤奋上进,但是同时他们安分守己,所有遭遇的社会不公是逆来顺受。所以这样一种所谓模范少数族裔倾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这是不是在改变着当地人对华人的看法?但在美国,华人当中的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在捧杀之下的一种种族歧视。“模范少数族裔”首先是由白人贴在亚裔身上的一个标签,它本质上、实际上是加强了白人作为中心化的地位,助长了社会对亚裔美国人的一种隐形的歧视。而且这种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还起到了一种种族屏障的作用,因为它给不同族裔加以不同的标签,它对非裔、对拉美裔说,华人都可以做到,你们为什么不可以做到呢?这种不同族裔之间的分化和对立,达到分而治之的这样一个目的。所以这种模范少数主义实际上对亚裔是明褒实贬,并且它也借此来削减华人所应享有的福利,压缩他们的公民权。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的媒体上、在美国的话语里面,他们的种族歧视实际上从来没有在美国彻底地消失过,而且是随着相关事件的发生,一次次的沉渣泛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特朗普之后、在疫情之后,这一一的对于华人的歧视、对于亚裔的歧视。
我们再来看美国的华人怎么谈美国华裔自身的叙事。美国的华裔百人会——这是华裔的一个精英的组织——在疫情之后,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攻击,发表了他们的《百人会的报告》,谈了美国华侨华人的现状。在530万的华侨华人当中,有75%是美国的公民,美国的华侨华人为美国GDP贡献了3,000亿美元,相当于芬兰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他为美国工人带来了1,750亿美元的收入,支持了300万份的工作。目前有230万的华侨华人在工作岗位上。2017年的资料显示,全美的华侨华人企业大约16万,总营业额占到了2,380亿美元,为1,130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在美国有45,000家中餐馆,这是什么概念?它比所有美式的连锁餐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温蒂汉堡加起来总和还要多,这是华裔自己对自身今天在美国状况的一个报告。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我们前面讲过华侨华人当中有100多万是高科技人才,所以在美国的每25名航空工程师当中就有一名是华人,每20名服装设计师当中有一名是华人,每20名医生当中有一名是华人,所以在IT业、在医疗卫生界华人是占比最高的,尤其是在生物和科技领域 7%是华人,而且他们还报道了在华裔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华人得到的诺贝尔奖。我们可以看到,华裔要向美国社会去说明自身对美国社会的贡献。这是我们做华侨华人研究,做国际研究,很应该关注的一点,就是华侨华人在当地国、对当地国所作出的贡献。在这个当中还讲到华人的投票权、华人的政治权利,在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之间,在美的华人的投票权增长了57%,而且现在华裔在融入美国社会的工作过程当中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当地的义工活动,他们谈到在疫情时更多的是关注海外的华侨华人在疫情暴发之后对祖籍国的贡献,在这个报告里面讲到,我们不仅对祖籍国作出贡献,我们也对美国抗疫做出了贡献。690多个的美国华人的民间组织筹集了超过1,800万美元的资金,向美国的医院、养老院、警察局和各种机构提供了数百万的个人的防护设备来抗击新冠疫情。所以这是美国华人他们的叙事,他们在展示我们这个群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当然这个报告也讲到,华裔在美国大型公司的管理层当中人数还比较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这里讲的每百万的南亚裔,把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裔,100万人当中有2.82位 CEO就进入到管理的上层,它高于白人的1.92位,但以华裔为主的东亚裔只有0.59,这就说明华裔在大型公司、在进入管理层的人数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另外它也谈到在美国的华裔虽然大部分整体上来讲,他们是进入中高阶层,但是仍然也有10%的家庭,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
也就是说,华裔群体在美国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华裔社区的影响是十分严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媒体强调的是哪个层面,而我们华人的叙事希望让美国社会了解的我们华人群体的真实的近况又是怎么样的。我们看到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直线上升,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这个调查数据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在2020年的对仇恨犯罪模式进行研究之后,全美总体的犯罪是减少了7%,但是针对亚裔的犯罪却是大幅增加了149%,所以这是一个总体下降,但针对亚裔的犯罪在上升的趋势。这也让我们看到,在社会里面作为一个移民群体,它的叙事它不是一时一刻,应该说美国媒体长期以来它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它的社会影响是很深远的。在今天,在美国要根除种族主义,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我今天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基于我长期做华侨华人的研究背景。当时在2000年我回国的时候,那时正是有很多的福建人偷渡,或者通过非正规的方式到了美国、到了欧洲。当时我和美国的高校和加拿大高校有个合作项目,调查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去美国?我做了一个报告,谈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谈到了它不是一个绝对贫困的问题,而是美国市场需求的问题。因为美国的市场需要廉价的劳动力,需要有这么多外来的劳动力来为美国的经济做贡献。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也就在我们的课题报告、在我的发言之后,一位加拿大的教授起来做点评。他站起来点评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农民养育了比尔盖茨”,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二十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也一直是我在做国际移民研究、做华侨华人研究的时候一直响在我耳边的一句话,我们知道在跨国移民当中,很多的在南北移民当中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是被大幅低估的,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培养的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它是低了许多,他们在进入了发达国家或者进入了欧美国家之后,能够接受相对比较低的这样一种工资收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改变自己家庭和家族的命运,他们愿意超时超量工作,而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获益最大的是谁呢?获益最大的是移民接纳国,使发达国家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所以发达国家是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最大的受益者,千百万的移民以他们的辛勤奉献为各个国家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在谈国际移民问题,我们谈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时,我们在谈华侨华人研究的问题时,一定要关注移民本身他们所承受的、接纳国他们所获得的、移出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他们这些家庭、对他们的社区所产生的多重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叙事不能够仅仅站在中国的立场,也不是仅仅站在接纳国的立场,我们不是仅仅站在移民自身的立场,我们也不是仅仅站在政府的立场,它的叙事一定是全面的,而我们的叙事需要了解在不同文化、不同话语之下,这种相互沟通之间,我们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他们听得进的话去讲我们的故事,去讲华侨华人的故事,也去讲我们中国的故事,也正是在这一研究,在今天它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它也不仅仅是我们站在中国立场上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世界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在这样一种宏大的视野下去看当代的人口流动,去看当代的劳动力的流动,也去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讲好我们华侨华人的故事,真正助力我们讲的中国形象。所以二十大报告提出来,世界各国应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二十大报告所讲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想对于我们做国际移民、对于我们做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来讲,我想它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政治制度的一种共同价值。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共同价值体现在哪?那么就是二十大报告提出来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我们必须要以文明的交流去超越文明的隔阂,以文明的互建去超越文明的冲突,以文明的共存去超越文明的优越,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我想,我们大家任重道远,共同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