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主办的《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新书发布会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印记”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原日本驻鼓浪屿领事馆旧址)举办。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一书主编刘悦教授发起,厦门大学讲座教授范捷平主持,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丛明才教授、南京大学孔德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潘亚玲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晓樵教授、青岛大学綦甲福教授、郑州大学张晓青教授、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刘潇潇等十多位中德交流研究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活动。
刘悦教授首先代表外文学院和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为本次活动致开场词,指出厦门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文化交会互通的重镇。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门户,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历史中有着重要作用。厦门大学讲座教授范捷平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中,文明互鉴、文明交流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一书的出版是中德地方关系研究领域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主编刘悦教授向听众介绍了新书的基本情况。她指出,厦门大学德语专业矢志不渝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做扎根在福建大地上的研究,《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作为国内首项聚焦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的研究,基于“以我为主,融通中外”的研究立场,坚持基于一手史料与文献梳理近现代中德人文交往的源流和发展,聚焦福建在中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交流中的角色和作用,致力于激活跨文化共同记忆,建构文化研究的本土视角。副主编杨耘硕随后以本书中的部分章节为案例,对厦门大学德语专业与中德关系发展的渊源进行了介绍,生动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印记。
随后,现场学者就《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一书展开了热烈讨论。范捷平教授认为,该书从经济、文化、商贸、外交等多个视角论述中德在福建的交流,对于传播中国故事以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均具有意义。潘亚玲教授认为,该书十分尊重史实,突出人文视角,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丛明才教授强调外语专业人才应从事站位高、视野广、格局大的研究,并指出该书的研究值得相关学者借鉴和学习,起到了榜样作用。孔德明教授充分肯定了该书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吴晓樵教授指出,近现代中德交往是一个重要议题,该书研究方法扎实,在文献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相关跨学科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刘潇潇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创新价值,并为后续拓展相关系列研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綦甲福教授则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充分肯定了该书在开拓相关研究领域的示范性作用。张晓青教授表示,该书的出版将鼓舞其他追溯地域交流史研究的工作沿着其足迹继续前进。
《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全书共33万字,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2个章节,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追溯了以福建为视点的中德两国近现代交往史。是厦大德语专业师生以及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团队向2022年中德建交50周年以及2023年厦大外文百年学科庆的献礼之作。
文:江若含
图:谢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