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
  •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2024-01-11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别区域研究”论坛 | 施寒微:文化差异与第三次轴心时代的想象:调和古今——以论语中“近者说,远者来”为例

    施寒微 (Helwig Schmidt-Glintzer),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     本次论坛的主题概念为“共同体”,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如何理解“共同体”概念?有关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各国构建民族概念的进程不断推演,国家概念被广义理解为一种精神建构,并常会招致灾难。借此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类必须寻得相互合作的路径,并将地球视为人类唯一的生存领域。问题在于如何构建与多元世界观相契合的全球空间?当...。

    2024-01-11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别区域研究”论坛 | 马西尼:西方人早期量词研究

    马西尼 (Federico Masini) 教授,意大利罗马大学前副校长我今天跟大家想分享一下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题目:早期的传教士,主要是来自欧洲早期的传教士,他们怎么看待汉语?我们都知道,量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是度量衡单位,我们把它们叫作“measure word”,计算东西的长度、重量、容量的单位:米、克、升等等,还有一般的量词,个体事物单位:个、只、条、件等等;还有集体事物单位:对、双、套。现在我们把量词作...。

    2024-01-11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别区域研究”论坛 | 白乐桑: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化过程中的根本分歧点

    白乐桑 (Jocl Bellassen),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汉语教学前总督学 非常感谢厦门大学对我的邀请,能参加外文学院百年院庆论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今天我讲的话题就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化过程中的根本分歧点。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学科史以及学科认识论研究应该归属于学科的研究范围,我说的学科主要当然是我们国际中文校教育的。我的一些基本的执行概念是来自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包括知识论断裂。我觉得历史上尤其...。

    2024-01-11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别区域研究”论坛 | 内田庆市:文化交涉学和语言文化接触研究——过去、现在、末来

    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中国近世语学会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首先,什么是文化交涉学?我们关西大学2007年开始提倡转到新的学科叫做文化交涉学,英文叫作“Cultural Interaction”,它一般翻译成“文化交流”,但是我们特别叫文化交涉,为什么?以往的文化交流的研究主要积累了针对个别专门领域的文物或者制度所进行的系列研究,所以缺乏与其他学问领域的接触,而失去了研究的总...。

    2024-01-03

    《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新书发布会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印记”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3年10月29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主办的《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新书发布会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印记”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原日本驻鼓浪屿领事馆旧址)举办。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福建与近现代中德关系》一书主编刘悦教授发起,厦门大学讲座教授范捷平主持,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丛明才教授、南京大学孔德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